布艺之家讯:在机织的袜子出现以前,我们的祖先所穿的袜子都是用手工缝制的布袜子。手工做布袜子的工艺很繁复,得先分别做好袜底子和袜腰子,然后再绱在一起。做最后这一道工序时,就用得着袜楦子了。农妇把袜底子铺好,放上袜楦子,再把袜腰子套上去,比画合适,先用大针缭住,然后再用小针密密地缝起来。一直到上世纪初,还有人穿布袜子。布袜子虽然难做,穿着笨重,但有一个好处,就是耐穿。MMS
后来,便有了机织的线袜子,那时,人们称之为 “洋袜子”,“洋袜子”虽然舒适、美观,但不耐穿,尤其是袜底子经不住农村汉子们“倒砸”,那时农民手头紧,也没能力老买“洋袜子”穿,又想让自己的汉子舒服体面,又想结合“洋袜子”耐穿的特性。聪明贤慧的农妇便想了个 “中西结合” “土洋并用”的妙招——— 补袜子。这里说的补袜子,不是现在人们所理解的袜子有了小洞缝上三五针的补袜子,而是一种对洋袜子动“大手术”的补袜子。MMS
那时,人们买回来“洋袜子”后,不是马上就上脚穿的,而是先进行一番“加固工程”,用剪子把崭新的“洋袜子”的底子从中剖开,套在袜楦子上,下面给它加上一个鞋垫一样的底子,前面加上一个布包头,后面再加上一个布后跟儿。底子、包头和后跟儿都是用双层布细针密线纳起来的,还要拼成各种精致的图案。这样一来,“洋袜子”就“铜帮铁底”了,跟老式的布袜子一样皮实耐穿了,从鞋外面看,还是跟线袜子一样美观“洋气”。MMS
当然,穿旧袜子烂了口子也是需要补的,补旧袜子时也离不开这样的袜楦子。那时,不管一家几口人,脚大脚小是不会一样的,因此,这样的袜楦子一家不止一个。孩子脚长了,旧的袜楦子不能用了,就得做新的。那时,三乡五里之内,就有专门做楦头的木匠,农民的口语就叫做砍楦头的。MMS
现在,不光没有人穿布袜子,也没有人穿那种“中西结合”的线袜子了。至于这种袜楦子呢,就成了纯粹的废物,大都被人当柴烧掉了,剩下的可就“凤毛麟角”了。MMS
用木头做的袜楦子。
布艺之家是集布艺,窗帘布艺,布艺杆,窗帘制作的最新新闻资讯,布艺,窗帘布艺,布艺杆,窗帘制作各十大品牌的装修效果图和各类分类信息,敬请登陆布艺之家:http://chuanglian.jc68.com/